健康教育
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- 科室导航 - 专科部 -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- 健康教育

【科普】难以摆脱的“困”境,怎么破?

在青春期这个本应活力四射的年纪,有这样一些孩子,他们似乎总是被一层无形的困意笼罩。课堂上,老师的讲解如同催眠曲,让他们不能控制地陷入梦乡;课间,同学们的笑声成了他们醒来的闹钟,眼神迷茫而无助。可以引起白天嗜睡等表现的原因有很多,如夜间睡眠不足、夜间睡眠呼吸障碍疾病(腺样体扁桃体肥大)等原因,但还有极少数的一部分孩子除了以上表现外,甚至在吃饭、看电视以及走路时,困意都可能突然袭来,让他们毫无防备地睡去。

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?是孩子们真的缺觉,还是身体发出了什么信号?

图片1.png

一、青春期的“困”扰,不只是因为熬夜

首先,我们得承认,熬夜和睡眠不足确实会让人白天精神不振出现困意。但除了这个原因,还有一种罕见的疾病——发作性睡病,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,它也可能是造成孩子们日间困意难挡的“祸首之一”。

发作性睡病,听起来有点陌生,但它确实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,这是一种相对罕见的睡眠疾病,全球各地区患病率从0.00023%到0.05%不等,多见于儿童或青春期的孩子。它会让患者在白天突然陷入无法抗拒的睡眠,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。

二、识别发作性睡病,这些信号很重要

1、日间嗜睡:患者可能在各种场合突然出现不受控制的睡意,这种难以抑制的日间嗜睡是发作性睡病的核心症状。比如在听课、阅读、看电视、开会、交谈甚至走路时突然想睡就立即会睡着,而且这种情况每天会反复出现数次至数十次,每次睡眠持续时间不等,也有可能长达数小时之久,虽然通过小睡可暂时缓解睡意,但维持清醒时间相对较短。

2、猝倒:有60~70%的患者在受到强烈情感刺激时,如大笑、高兴、愤怒或悲伤,会突然出现双下肢肌肉无力或瘫软,甚至跌倒在地,但意识是清醒的。发作频率从数月1次到每天数次不等,发作持续时间短暂,一般2分钟内即可完全恢复,严重者可持续数小时。

3、入睡前幻觉:患者在刚入睡,以及日间小睡时,可能会出现一些恐怖或不愉快的梦境样体验,常为视、触或听幻觉,就像“灵魂出窍”一样。

4、睡眠瘫痪:常发生在刚入睡或即将醒来时,感觉身体被“定住”,意识清楚却无法说话或活动,常伴有呼吸困难和恐怖幻觉,一般持续数秒钟至数分钟。在外界刺激,如身体受到触碰时可立即恢复正常,也被俗称为“鬼压床”。

此外,夜间睡眠紊乱也是发作性睡病的一大症状,包括入睡困难、夜间多次醒来、觉醒次数增多、醒后难以入睡等,还有可能伴有其他的睡眠障碍。

总之,发作性睡病的主要症状可以同时存在,或者是表现为其中某几个症状,需要到正规医院的睡眠中心或睡眠专科、神经内科进行系统检查确诊。

三、确诊发作性睡病,这些检查不可少

如果孩子有以上症状,不能用其他解释,建议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进行专业检查。主要包括:

标准多导睡眠监测(PSG):通过一整夜的睡眠监测检查,了解孩子整夜睡眠结构及睡眠有效率,有无起始R期。

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(MSLT):通过白天5次小睡监测,明确孩子的睡眠潜伏期是否异常,是否有起始R期。

脑脊液下丘脑分泌素水平测定和基因检测:有助于确定疾病的具体临床分型和病因。

头颅影像学:如磁共振或CT,有助于排除脑部肿瘤、脱髓鞘疾病、脑损伤等继发性发作性睡病。

四、面对发作性睡病,我们该怎么办?

虽然发作性睡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也无法自愈,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措施,缓解疾病的临床症状。

心理支持:对于发病的孩子,家长和老师应给予孩子足够的耐心和理解,帮助孩子正确面对,并鼓励他们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。

行为指导:应保持有规律的、充足的夜间睡眠。白天可以有计划地安排小睡或者午睡来减少睡意。

药物治疗:针对发作性睡病的药物基本是对症治疗药物,如:中枢神经兴奋剂可减少日间嗜睡;改善睡眠的药物可以提高夜间睡眠质量;抗抑郁焦虑药物可减少猝倒发作,并改善抑郁焦虑情绪等。

青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,不应该被困意所困扰。让我们一起关注青春期发作性睡病的患者,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,让每一位罹患发作性睡病的患者勇敢面对生活,让青春之花在阳光下灿烂绽放!

Baidu
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