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链接:《生命时报》第1819期 第16版
发布时间:2024-7-26
作者:孙孝文
在不少人的印象中,内科往往是首诊、开处方、开检查单的科室,如果需要做手术就得转去外科。实际上,临床的早期胃癌“手术”在消化内科就能解决。
2024年“我国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情况”显示,胃癌已位居男性癌症死亡的第3位,女性癌症死亡的第4位,总体5年生存率低于50%。但若在早期胃癌阶段发现并诊治,5年生存率可达90.9%~100%。近年来,虽然我国早期胃癌患者的比例有上升趋势,占整体胃癌人群的比例从2014年的19.7%增加至2017年的20.9%,但仍有近80%的患者确诊时已是进展期,早筛早诊早治刻不容缓。
普通胃镜是发现早期胃癌的最有效筛查方式,内镜下活检是诊断的金标准。而且,一旦发现局限于胃黏膜层或黏膜下层的癌组织,内镜可直接从消化道腔内将病变组织切除,不需要开腹或用腹腔镜在腹壁打洞。目前,早期胃癌的内镜下切除术主要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(EMR)、内镜黏膜下剥离术(ESD),可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小切除范围,保留胃解剖和生理功能,改善术后生活质量,原则上适用于淋巴结转移可能性极低的肿瘤,比如分化较好、局限于黏膜层小于3厘米,不伴随溃疡的肿瘤。
前段时间,国家卫健委发布了《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(2024年版)》,指出了胃癌的高风险人群,包括年龄在45岁及以上,符合以下任一情况的人:居住于胃癌高发地区;父母、子女以及兄弟姐妹等一级亲属中有胃癌病史;尿素呼气试验、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、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任一呈阳性;有吸烟、重度饮酒、高盐饮食、喜食腌制食品等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;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、胃溃疡、胃息肉、手术后残胃、肥厚性胃炎、恶性贫血等疾病。这些高风险人群均需进行胃癌早筛。
早期胃癌的症状并没有特异性,多与普通胃病类似,比如腹胀、食欲差、反酸、烧心、打嗝、胃痛等,常被当成小毛病简单处理,或者干脆不予理睬。因此,高风险人群需每5年进行一次内镜检查,若存在异常需缩短筛查间隔:局限于胃窦或胃体的萎缩性胃炎或肠上皮化生患者,每3年一次;萎缩累及胃底或全胃的患者需每年一次;出现低级别上皮内瘤变,后续每年一次;发现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则缩短为每3~6个月一次。▲
一起彩彩票网官方网APP
快速挂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