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

信息动态
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- 信息动态 - 媒体报道
信息动态

生命时报刊登刘畅、戴庆箐医师科普:老人警惕冬天“室内中暑”

新闻链接:《生命时报》第1860期 5版

发布时间:2024-12-27

作者:刘畅  戴庆箐


在寒冷的冬季,很多老人注重保暖,却可能忽视另一个潜在的健康威胁—— 室内“ 中暑”。据《日本经济新闻》报道,近日日本一名70 多岁的老人在家洗澡失去意识被送医,其原因就是室内温度过高引发的中暑。

老人冬天中暑多与三个因素有关。一是室内环境温度过高。为了御寒,许多家庭会长时间使用空调、电暖器等取暖设备,如果室内温度过高(接近30℃),再加上门窗紧闭,空气流通受限,会导致环境湿度下降,加速人体水分流失。二是老人体质特性。老人由于身体机能退化,对高温、脱水的反应不够敏锐,再加上汗腺功能减弱,散热能力不足,会增加冬季中暑的风险。三是生活习惯问题。有些老人喜欢穿厚重的衣物,长时间待在取暖设备旁,又常常想不起来喝水。当身体出现口渴、头晕等轻微不适时,老人可能因为疏忽或习惯忍耐,而错过最佳干预时机。

想预防老人冬天室内中暑,建议做到以下几点。1. 调控室内温度。室内温度建议控制在18℃~22℃,避免过高,注意室内通风,保持空气流通。2. 养成规律的喝水习惯。老人需主动补充水分,即便不口渴,也要每隔1~2 小时喝一小杯温水。在用餐或服药前后,老人可适当增加饮水量,以保持体内水分平衡。3.注意身体信号。老人及家属应留意身体的异常反应,如果出现持续口干、头晕乏力、心跳加速等症状,可能是身体脱水的表现,需立即降低室内温度并补充水分,严重者应及时就医。

对于独居老人,家属尤其要关注他们的日常生活:入冬后,最好为老人安排体检,了解其身体状况;通过智能监控设备远程了解室内温度和湿度,定期为老人测量体温、血压等指标。这些都有助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。▲

微信截图_20241225161222.png


Baidu
map